深度揭秘(生日礼物送什么好给女生18岁)生日礼物送什么好给女生折纸-《生日礼物》
Mark - 闺蜜 - 阅读()
“青春能有多长久呢?”
朋友大头常替女儿感慨,不得不把三个花季沉浸在新冠的阴影里了。
前年毕业时,孩子本应在大学校园里准备毕业论文,游遍古城大街小巷,尝遍各味小吃,谁知道遇到疫情只好宅家。解封后各行各业恢复缓慢,找工作很不顺利。下半年,女儿也匆匆加入考研大军。晚起身的结局似乎早已注定,幸好求职有了结果。
孩子的单位在市北郊县的乡下,那里曾经是一所乡村初中,后来生源减少,被改建成一所特殊病康复中心。
我陪大头去过那里。车走高速也就四十多分钟,下高速五公里路就到了,左边是村子,右边有一家小企业,前后都是大片的农田。
对这环境,我感觉宁静,大头却觉得枯寂。
多个周五下午的五点半,朋友的车停在大门外,等孩子一起回家。一路上,孩子总滔滔不绝讲康复中心的事情。朋友说,“每当那会儿,我常走神,不由得想起它的前身,感觉两者和自己的经历有某种关联,是什么呢?想不清楚。”
三十多年前,大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时候,分配在北边一所山区小学。学校在一条沟道里,原来是一所古庙。好多个傍晚,学生回村同事回家后,周围炊烟袅袅升起,大头早早锁紧了庙门,以防猪牛羊跑进来。离家太远,无处可去无事可干,他就拿毛笔蘸水,蹲在古碑上练书法。乡下的生活是单调的,古庙近乎封闭,生活可想而知,青春期这段苦闷在他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很多次,女儿单位,山区学校,两者交替出现在大头梦里,大概是在他的潜意识里,太相似吧。
有一天,大头和我聊天。他忽然问我一个问题:假定可以穿越,只选择一件东西回到那年那月,那所小学,你猜我会带上什么?
我立即回答:书籍毛笔啊!
大头喜欢看书啊,喜欢书法呀!
他摇摇头,说我:“傻帽,那玩意儿古今都不缺,需要特意带着?再说,人家刘项还不读书,影响弄世事了吗?”
我糊涂起来了,这家伙想说什么呢?
大头的答案:汽车。
为什么会是汽车呢?
按照大头所说,汽车固然是代步工具,不过由于它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,就像加长人的双腿,像给心灵插上飞翔的翅膀,借助它能摆脱环境束缚,从而多层面实实在在改变人的生活。“如果有一辆代步汽车,”他说,“我觉得生活在那所小学里,也挺好的。”
我不太理解大头的观点,毕竟我没有他在山区工作生活的经历,但是我认可他关于汽车的观点。现在汽车普及,不就是因为有这样优点吗?
原来,经历和病毒两年的拉锯战,大头这个守财奴想明白了,钱只有流动起来才有意义。他原计划孩子等成家时给“陪”一辆车,现在他思想变了:生命短促,世事多变,人要活在当下,车尽快买,让孩子回家方便,办事方便,交友方便,不能像自己年轻时候那样受困。
大头跟春娟商量,虽说孩子工作了可收入不大,咱帮孩子出一部分,让她每月按揭一部分,如何?
孩子有驾照五六年了,她很少开车,从来没有表露出需要车或让家里帮忙买车的意思,她在为做一名有处方权的医生准备考试。当然,拿到医师资格证固然很重要,可是这跟开车上下班有矛盾吗?
当春娟跟孩子透露这个意思后,孩子潜在的需求很快被唤醒了,不到两周时间,她就完成了“要不要买车——敢不敢开车——购买什么车”的三步飞跃。
做父母所给予子女的,往往都是自认为最好的东西。所幸,这次大头一家人合拍了。
昨天,在陪同一家人去接车的路上,孩子问大头:这算是生日礼物吗?因为今天刚好是孩子的生日。
朋友回答:也算,也不算。
路上,朋友跟孩子分享了他一个后知后觉的一个道理:什么是最珍贵的?
这是一个我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,从来没有意识到的问题。
从孩子很小时候起,我们就教育她什么是重要的贵重的,笔墨纸砚来之不易,门窗碗筷劳动成果,这个要珍惜那个要爱护,每天叨叨不停。可是,我们从未正面告诉孩子,什么是无足重轻的,可以轻忽掉的。
尽管我们所列举的东西都是现实存在的,道理也没有错误。然而,一味强调惜物不是辩证思维,单向度的教育就像给一辆车不装刹车只装油门,实质上淡化了珍贵的。
物品固然需要珍惜,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任何物品它都不重要,例如危险来临,意外发生。唯有生命最珍贵,保护自己最重要。从小接受辩证思维的孩子,肯定会更豁达大度。可惜年轻的我们只能顾及温饱,没见过世面。
“车的确来之不易,却也只是一个工具罢了。”朋友说,“这才是我想送给你的真正礼物。”
你问朋友给孩子选的什么品牌?
嘿嘿,算了我不说了哈,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。就这样说,也难免有人批评我和朋友是饱汉不知饿汉饥,也有人觉得我这篇文章有替别人做嫁衣的嫌疑。
我想说的是:国内疫情冲击,世界格局动荡,你我都手忙脚乱地奔忙着。愿你的生活计划保持弹性,把控好生活中可以自主的部分,让自己过得从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