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都可以(去年今日驰援武汉)在4万多名驰援武汉-驰援武汉,是送给爸爸最好的生日礼物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
Mark - 父母 - 阅读().jpg)

“他们必须全力支持她为北欧国家做重大贡献”
译者:北欧国家援鄂救援队老队员、北京口腔医院苏叶霍天依
2020年2月9日,重庆,天气情况晴
那时是早上9点,环境温度是4℃。中午8点起程,下午9到下午3点的班,下午4点半离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,5点半左右回到所在地,洗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的澡,把泡澡前灭菌泡好的鞋子洗,7:20吃了那时的第二一顿饭,安顿好下一次的遭遇战武器装备,也安顿好心情。
六天没带智能手机,回来QQ消息告诫已经是“99+”,和组织、父母、情人、好友、父母报个奈良,开始了这六天的回忆录,我想这约莫是每一抗日战争老队员的日常生活吧。
因为那时工作碰触了患者,所以积极主动在房内做人格隔绝,从饭店摆出来,重庆很漂亮,就像18天前他们代表东华来重庆参加针刺伤全国邀请赛一样,还是让人觉得这是个充满著创造力的城市。那时它病了,需要他们的急救来恢复生机,而他们正是一剂来自北京的“生机苏”。
从禽流感如上所述到过节发现禽流感蔓延很快,我就和从事西医行业的女友说,照这样,他们可能会去第一线,如果我去的话,“那家里安心交予我”。他没任何人犹豫地交到这一句,他唯独都全力支持我的任何人决定,是我稳定的前方。不禁让我想到,当时总有人要给我介绍医师,我还常开玩笑拒绝说:“都在临床忙得没个头儿,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?”
万万没想到,最终还是落在了一个西医手里,也没想到还没落稳就解开了谜底:我来保卫祖国,他来保卫家。
真正收到援鄂的消息,第一反应是怎么从我妈手里骗回身份证,因为预计2月2日的婚期被禽流感影响改为了2月8日,身份证被我妈以结婚登记为缘由(实际怕我偷偷不告诉她跑来重庆)进行了强制性的扣押。结果起程的日期订在7号,实在是“好事多磨”。好吧,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。
结果一通电话打回家,我妈出奇地平静,说:这就和你爸把身份证从家送来。
那天,北京下了很大的雪,老两口从顺义开车近一半小时到医院给我送身份证。护士长说:“优秀的家属都集中在你家了。”我笑着点点头,妈妈说:“他们必须全力支持她为北欧国家做重大贡献。”
我不敢看他,因为我知道,2月7号,正月十四,是妈妈的生日。这些年,因为工作,错过了父母很多个生日。今年老霍同志54岁,每年我都会给他起不同的昵称,今年我称他“五四青年”。而他唯独都只叫我“宝贝大闺女”,从不错过我人生重要的日子,因为过度溺爱,我被父母和同事嘲笑,我亏欠他太多太多。

临行前,我给妈妈发了祝他生日快乐的QQ。起飞前,收到妈妈的回复:“为国为民来援重庆,是赠送给老爸最合适的圣诞礼物。”
一定是因为眼睛太小存不住眼泪,才会让它们偷偷跑出来吧。
爸,等保护好北欧国家和人民,我也会用尽所有力气保护好你和妈妈的!

到重庆后,看到机场里“重庆欢迎您”的标语,才真的感觉:重庆,他们来了!
大家其实很疲劳了,但是下了车到达宾馆,看见乔杰院长和老队员们列队欢迎他们,又温暖又心疼。第一批的老队员已经抗日战争两周了,我的小组长张佳男是和我一样,2014年入职,是我轮转ICU时认识多年的好友,看见我的第一句话是:“天依,你们终于来了!”
她一直是个精致的女孩,在我的印象里,每天的生活是瑜伽插花,和眼前这个蓬头垢面黑眼圈惊人的女孩判若两人,我一下子红了眼眶:。我的好友,你辛苦了,他们来了,你们可以松口气了。
放下行李就开始了当日的培训。时间紧急,刻不容缓。
从禽流感状况到工作细节,医疗,护理,感控,方方面面的培训接踵而来,穿脱隔绝衣更是人人必须考核通过,乔杰院长更是不断跟他们强调,这一次全国联合作战抗击禽流感,必须做到以下两点:一是军令如山,二是同舟共济。
重庆同仁已经非常不易,而患者更是需要他们的帮助,需要及时进行治疗。他们那时就是重庆人民中的一员,他们必须保卫重庆的同胞,保卫他们共同的家园,打赢这场战役。

重庆同济医院合影
那时,终于能加入第一线遭遇战。他们小组每一队友都很紧张,又跃跃欲试。在老老队员和王老师的监督下,他们按照标准做好防护。考虑我是院里第二批接受过培训的老队员,有更多经验和心理准备,我主动申请参与遭遇战,并主动申请护理危重患者。
我和李思齐搭档协作,既能互相帮助又能互相警示。为避免出现憋气不适,我俩与上一组交接完患者后,先明确每一患者的护理要点和主要诉求。每次碰触患者都保证有计划进行,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反复进出病房,避免浪费体力,减少感染风险,同时降低物资消耗。
患者们很配合他们工作。上呼吸机,扎套管针,倒尿,搀扶患者如厕,这些工作原本很普通,但穿着防护服,他们瞬间变成手脚不够灵活的护理新手,也真正体会到武汉医护的艰辛。眼镜加上护目镜起雾让他们看彼此都需要更加仔细,更别提那些精细的护理操作。那时真正到了检验临床工作技能的时刻,从接班到交班4个半小时完成工作,他们没辜负医院多年的培养。
未来的日子还有许多硬仗要打。但就像葛队长说的:东华人,到哪都不怂。他们一定可以圆满完成任务,和全国人民一起打好这一仗!
从接到援鄂通知到赴重庆,我经历的这几天……
译者:北欧国家援鄂救援队老队员、北京口腔医院儿科主治医师 刘慧强
2020年2月6日 北京
戏剧化的通知
这哥们当时还对我表示感谢。办公室内常老师问我:“小强你报名了吗?”
我说:“我也报名了,可能因为那时正在管病房,没让我去。”
心里想,那时下班早点回去,好好陪陪娃,说不定哪天我就被派去了。
就在从办公室走到更衣间这会儿,我接到医务处庄昱的电话:“强哥,院里决定派你去重庆。”
“你别闹了,他们科是潘维伟去,我准备回家陪娃去呢。”我说。
“潘维伟去,你也去。”
“真的假的?”
“真的,我也一起去,一会儿开动员会。”

刘慧强(右)
这也太突然了!我还在管病房呢,那么多患儿,情况我最了解。得赶紧和别人交接呀!
立刻给主任打电话,当时没接。后来才知道是院里直接通知,她也是刚刚知道消息。
我说:“我主要是想和您商量一下病房的接管问题。”
领导说:“病房他们会安排好,你和小潘要相互照顾,注意防护,奈良回来。”
开完动员会马上回家,告诉媳妇要去重庆,今晚先去机场附近住,明天一早走。
我没开玩笑,我要去重庆了。
和父母简单告别一下,回医院集合起程。科室群里有的老师说:“欢迎两位英雄凯旋,还是别叫‘英雄’了,好像我两个回不来似的。”
群里好多好多好友都发来慰问,真的非常感谢,不用担心,我相信我的医学素养,自己能保护自己。一位大哥更是直接给我发来李文亮医师去世的消息,到位的告诫。
我会加强防护,不给自己添麻烦,不给队伍添麻烦,不给家庭添麻烦,不给北欧国家添麻烦。

第三批医疗救援队动员大会
2020年2月7日 重庆
第一次到重庆
和老潘出行,也算有个伴,哥俩都是第一次到重庆。
在机场,仰老师带来一位北京日报记者问我有啥想法,当时想:好多人报名,能被选上,是院里对我工作能力、工作态度的认可。
那时觉得能来重庆,也算自己对得起这份多年一直想放弃而又坚持下去的职业,也是使命,让我能有机会在全国上下一心的时候有机会冲在最前线。
同行的同事很多都比我年轻,也有很多是我曾经认为的90后,真的不一样,关键的时候没退缩,好样的。好像有人说过,他们是穿上白衣,学着前辈的样子,深以为然。合影照片是让机场的服务人员帮忙的,说谢谢的时候,照相的大哥说我应该谢谢你们,说不出的感觉,整个机场就他们这只队伍,空荡荡,重庆加油!!!他们来了,一起加油。
乔杰院长亲自到饭店门口来接他们,上一次近距离碰触还是我当研究生班主任学生毕业晚会的时候,她匆忙赶过来和他们见了一面。看到她,心里踏实了很多。动员会上,乔杰院长为他们讲了目前的形势。考虑到当下的病情、国情,他们的救援刻不容缓!一旦新病房可以使用,立即进驻开始工作。
因为禽流感,饭店不能开中央空调,有点冷。媳妇说,可以用吹风机吹几下,暖暖被窝。试了一下,效果不错。儿子学校知道我来重庆,让儿子录了一段话。我看了一下,比我说的好多了。

2020年2月8日 重庆 晴
元宵节
那时主要任务是,看一下新病房,熟悉进病房的路线以及医师工作站的使用。看了一下自己即将工作的地点,对工作量有个预判。
下午的主要任务是是勤学苦练穿脱防护服,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。不能因为自己连累大家,连累整个队伍。
去医院的路上,我和老潘聊了会儿。到了新环境,面临新疾病,他们两个人的心情差不多,都有点不安、担心,也怕干不好。
但是,两个“中年油腻男”不能让年轻人看轻啊。焦虑的时候应该更关注细节,想想怎么穿脱隔绝衣,找点事干别瞎想,像我写写回忆录。沈宁副院长亲自领他们去病房,介绍诊治经验,副院长也在问病史,前线真的缺人啊。
小组动员会。他们组近20人,都带着口罩,还是没认出多少人,一个战壕出来的将来不会不认识吧。明天9点接班,7:45集合,明早吃个什么量不好掌握,要连续工作6半小时,吃多了怕上厕所,吃少了怕饿。纠结……
在他们动员的时候第1组已经进驻新病房,祝她们开荒顺利。
为了大家能更好地防护,乔杰院长亲自动手给老队员理发,还是很羡慕这位小伙子,可惜我的头发不长。
去领鞋晚了,领到一双比较大的,自己动手改造了一下。试了一下,舒适,容易穿脱。一下子来这知多人,能有一双鞋就不错了。
饭店很温馨,准备了元宵、电热毯,今晚不用吹风机了。睡了,作为住院医明天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(中法新城院区)新病房上班。

乔杰院长(右一)给老队员理发

我挑的鞋子
2020年2月9日 重庆 晴
开工了
怀着紧张、担心的心情初次进驻病房,按50张床,还缺33张空床,准备打一场硬仗。我和杨航、王奔、王军红(老老队员)一组在外面开医嘱,写病历;赵志伶姐姐、李秋钰,刘作静穿隔离服进病房看患者,分组进可以减少防护武器装备的消耗,有个ICU的姐姐在心里很踏实。
沟通靠小黑(隔绝病房)、小蓝(清洁区)、两部智能手机(昨天申请了2个QQ号,作为最后2位兄弟加入QQ群)联系,传递资料。
熟悉系统,开药,写病历,最初没少给护士们添麻烦,不过很快熟悉了,希望下一次值班时在清洁区干的又快又好。
终于到他们进隔绝病房了。穿防护武器装备时是一位护士妹妹帮我穿的,虽然没认出来谁是谁,真的很感动。我觉得护目镜带的不舒服,王丽老师亲自帮我调整护目镜,并叮嘱我脱的时候要注意顺序。按练习的顺序,在王军红的带领下依次推开1、2、3、4、5道门后进入隔绝病房。
先见到了佳楠组长,军红姐看重点患者,我去接新患者。这是一个典型新冠肺炎患者,家里的公公、婆婆、老公都已经确诊,在治疗。2个孩子在好友家看着,心里不是滋味没敢和她继续谈家里的事。
还有一个无创呼吸机氧浓度100%经皮氧饱和度还维持不好的,病房内还有同济的护士在帮忙干活。
经历实战后,心里有了点底,自己可以做好这份工作。上面有葛老(葛庆岗)、袁妈妈(袁晓宁)、王妈妈(王丽)、沈老师(沈宁)、老大(乔院)在,是他们这些年轻人的工作及心底的依靠,真心希望你们也注意休息,你们要是倒了,他们的靠山就没了。
紧张感一消除,那时竟然有了困意,希望那时能睡得好。

刘慧强
患者的感谢信是最合适的礼物丨白衣战士张伟良回忆录
因为他们,春天不远丨白衣战士张伟良回忆录
元宵节,早上要开新病房了丨白衣战士张伟良回忆录
他们在这头,全国人民在那头丨白衣战士张伟良回忆录
来源:科技日报 (以上内容由实习记者 代小佩 约稿整理 图片由北京口腔医院提供)
编辑:岳靓
审核:朱丽
终审:冷文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