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程干货(孕妇的母亲节礼物)送给孕妇妈妈的礼物-孕妈妈礼物
Mark - 父母 - 阅读()
公众号:芬内尔
作者:芬君(anyacbm)
点击下方音频可以收听本期语音版本。
最近好几位客户在线下聊天的时候询问关于生育责任的保障体系,芬君再次感知得到女性对于未来的焦虑和担忧总是远远提前于男性。
芬君搬着数,猪,鼠,牛,虎,兔,龙。。。如果今年没有赶上猪宝宝的话,好像小老鼠,小牛也是不错的选择。今年赶上猪宝宝的新晋孕妈恭喜啦,芬君也了解一番生育保险,希望有备无患。
有客户说我买了医疗险,不能报销怀孕期间的医疗费用吗?
各位准妈妈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很遗憾,答案是不能。
生育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无论你购置的是市场中的哪款医疗险,百万医疗、中端医疗,高端医疗(部分涵盖孕产责任,这个后面会提到),大家都可以翻翻手上的医疗险合同的保障责任,在责任免除那个part,你都将看到类似如下的表述:
除外被保险人怀孕(含宫外孕)、流产、分娩(含剖腹产)、避孕、绝育手术、治疗不孕不育、人工受孕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等医疗相关费用。
耸肩
但话说回来,女性在妊娠期风险相较于日常更高,更加需要保障,有没有可以转嫁生育风险的产品呢?
答案是有的。
产品主要分为两类。简单来说,一种是负责报销全程生产及母婴并发症治疗费用,另一种则仅负责报销女性生育并发症及新生儿医疗的治疗费用。
孕产费用 vs 生育险
理想状态下妈咪是否想的是覆盖门诊、医院分娩、孕产并发症治疗,新生儿护理及治疗的费用。即生育全程费用,即孕产费用。
社保体系中的生育险可以报销部分。
报销的额度由两部分组成,生育医疗费加上生育津贴。
生育医疗费中,顺产报销额度是2000元,剖宫是3000元,多胞胎多一个宝宝多400元。如果宝妈没有社保生育险,宝爸也是可以报销的,金额砍半。比如顺产1000元,类推。
生育津贴是根据宝妈所在单位的上年平均工资进行折算,宝爸就没有生育津贴了哈~
宝妈的报销额度大于宝爸,因为只能报销一方,如果宝妈有社保生育险,那就果断报销宝妈的。
生育险全程报销金额=生育医疗费+生育津贴。因此各位宝妈报销拿到额度是从几千至几万不等,主要就是生育津贴差异导致的,是时候比比各家公司的福利体系了!
成都地区的生育险只能公司缴纳,交满一年,并且怀孕的时候仍然在缴费,生孩子的时候就可以报销。
对于有私立医院生产、昂贵医院生产,或者赴美附加拿大生子需求的妈咪们,社保的报销额度就显得很不够了,那么有生育福利的高端医疗险则是可以参考的另一个选择。
这类产品的特点主要是三个:
一是作为高端医疗险,生育福利只是附加福利,本身产品的价格高。
这类产品的生育生产费用(顺产,剖宫等)的普遍报销额度集中在4-10万区间。另外妊娠并发症和婴儿护理也在保障责任内。
二是孕产责任的使用通常有12个月的等待期。
也就是说至少要购置2年才能使用生育福利。
这类产品缴纳的年均保费在3万以上,平均下来在5万左右。粗略算的话,如果不是出于对高端医疗险的长期需求,仅为了报销生育期间生产费用,这类产品的购置未必显得划算。
三是高保额。赴美加地区产生的并发症可能会产生的高昂费用也不用特别担心。
像*SH经典计划(涵美加地区责任),年度保额在1000万-1600万。妊娠并发症全额理赔,婴儿护理出生14天后费用全额理赔。生育生产费用8万上限。
像Bupa的精英计划(涵全球责任),住院保额6300万,怀孕并发症全额理赔。生育生产部分,孕产责任1.5万美金,剖腹生产3万美金,产前及产后治疗7.5万美金。
责任如此优质,保费真心不便宜。还是那句话,如果不是出于对高端医疗险的长期需求,仅为了报销生育期间生产费用,这类产品的购置未必显得划算。
孕产并发症 vs 孕中险
有宝妈则是只想报销生育并发症及新生儿医疗的治疗费用。那对应的选择的产品则为孕中险。主要针对已经怀孕的妈妈。
从保险的根本目的是覆盖风险的角度来讲,这类产品更符合保险特色,更有风险针对性。
同样价格方面也更适宜。
比如千元级别的,*安幸孕星2018,*安准妈妈安胎险,*心人寿好孕妈妈特定疾病保险这类的。这类产品的特点有三个:
一是价格适宜,一般价格在小1000元上下。
二是责任特定,比如有些是限定妊娠疾病保障为特定的几种,只能报销早产婴儿的NICU(儿童重症监护室)的费用,足月宝宝产生的不报销;比如宝妈和宝贝共享保额。这些都需要关注合同约定条款,各位在购置的时候也要好好看看。
三是保额不高,部分设置免赔额。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医疗治疗报销保额集中在1-6万的范围,或多或少设置了免赔额,区间限定在1000-10000万不等。
还有一类则是针对已孕妈妈去往私立医院或附美、加拿大生子的孕中险。
比如利安和*sh的MC3系列。
这类产品主要保障集中在生育并发症和新生婴儿护理上。但一般常规体检,预防性保健和免疫也是不含在新生婴儿护理里的。不涵盖生产费用,价格主要在3-5万。保额集中在100-200万。
特别需要提醒的是,对于已孕妈妈孕中险的购买,一般有怀孕孕周的限定,有需求的妈咪可以提前了解起来,最好不要错过购置的时间,从容生产。
the end
这次的主题主要是梳理了一下国内目前生育保险的框架,具体的产品责任没有做过多的剖析,感兴趣的妈妈们可以在公众号留言,芬君会根据大家对产品关注度分别进行专题责任梳理。
这期开始公众号全新上线语音版本,希望大家喜欢。
正文已结。
最后,再次感谢芬君同学(微信:anyacbm)的语音录制和写作分享,关于妈妈的相关保险,也欢迎各位与其私下探讨交流。
推荐阅读:
筑梦未来-恒安标准人寿教育金
家有小baby,保险买哪些?(文末含方案设计)
2018MSH可赴美加生子计划(MC3)
MSH欣享人生B-城市白领的中端医疗优雅选择
the end